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 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产业新闻

Cosplay:我这70年

    1970年代,日本大学生当中突然兴起了一股穿漫画和动画人物衣服的热潮。这些年轻人就是在漫画和卡通片中长大的,他们对这些新的文化产品可谓趋之若鹜。同龄人社会压力和对虚构世界真心实意的喜爱使他们去参加漫画和动漫展会的时候往往穿上精心制作的服装。一个后来被称为cosplay的新时尚渐渐如暗潮般晕开在日本这个动漫大国。

    今天的coser是在让人看自己的美颜还是看动漫人物?

    很多人认为,cosplay其实并不起源于日本,美国早在19世纪晚期就有了cosplay的记载。据说一位科幻作家朱勒在1876年4月举行了一场“假面派对”狂欢。来访的300位客人打扮成他书中人物的样子,家中一时热闹非凡。然而这条新闻的真假性至今仍然难以考证,19世纪就有美国cosplay的说法实难以服众。但如果真要追溯起来,美国的变装传统倒是着实有年头了。

    变装成科幻故事里的人物是cosplay最早的应用。1939年,弗雷斯特·奥克曼(Forrest J。 Ackerman)光荣成为了第一个穿制服的科幻超级粉丝。有详实的记录报道他穿着一件充满未来风格的制服参加了第一届世界科幻大会(Worldcon)。人们评论说他看上去就像一个超级英雄的原型,跟身边的好友说着世界语。陪伴他左右的这位好友默特尔·R·道格拉斯(Myrtle R。 Douglas)正是制服的设计师,他为早期的cosplay服装设计做出了卓越的理念贡献。

奥克曼后来成为了科幻作家、记者,是美国科幻界的一个活传奇

    奥克曼的奇特举动启发了人们。1940年的芝加哥世界科幻博览会上,人们举办了一次周六化妆晚会,奇装异服的科幻爱好者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科幻服装作品。表现最好的粉丝还能够在当天获得一份意外的奖励。

    后来成为核物理学家的弥尔顿·罗斯曼(Milton Rothman)在他的一部同人作品里写下了第三届Worldcon的场景,他看到了一个男人穿着自制的蓝黄相间的制服,戴着用十几层皮革互相覆盖而成的帽子。此人自称来自土星的一个卫星,着实把罗斯曼吓了一跳。

    1956年,cosplay的鼻祖奥克曼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青涩的动漫小子,故地重游的他已经是一位报道展会情况的记者。他这样写道:“怪兽、怪胎、科学家、超人、外星人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在这个舞厅里大显神威。”只17年的工夫,最早被认为离经叛道的科幻变装竟然已经是美国科二战前后的美国还没有其他媒体形式,书面材料是科幻世界唯一的想象力来源。所以当时的人们还没有被后来的《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等电视节目固化自己的想象范式。四五十年代的科幻圈差不多都是年轻男子的天下,他们排斥女性的进入,居然用自己的双手也构建了无穷无尽的古怪衣服和奇特规矩。美国coser史泰希·菲尔德曼(Stasey Feldman)采访了一些早期的coser,从他们口中听到了一些奇特的展示规定。比如当年的世界科幻大会上有“没有制服就是没有制服”这样的奇异活动:科幻爱好者把自己的穿着比基尼的女朋友绑起来,或者涂成绿色丢到舞台上,强行说她们是科幻漫画里的外星人。我不知道今天还有几个女朋友能受得了死宅男友这种程度的折腾而不分手。但也可以想见当年的科幻圈子如同邪教,氛围非常火爆。幻爱好者界的标配。

    

星际迷航里的绿皮外星人就是当时男朋友特别喜欢给女朋友画的妆

    很快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新兴的一波超级英雄进入了们的视野,装扮成漫画书里的超级英雄开始成为cosplay界的一股新的风尚(然而此时还没有诞生cosplay这个名词),除了科幻作品里硬邦邦的后现代设计,超人的贴身内裤也大受欢迎。同时新崛起的日本动漫也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飞入了美国人的视野。七十年代末期,宇宙海贼哈洛克船长有幸成为了第一个在美国被制作成cosplay服的动漫人物。制作者卡伦·施瑙贝尔特(Karen Schnaubelt)在1980年Worldcon上穿了这套制服,甚至赢得了当年制服大赛冠军。

    伴随着自制动漫衣物而起的,是这个服装市场上的乱象。质量参差不齐、设计有好有坏的cos服装让想扮演动漫人物的爱好者们苦恼不已。所有人挤在同一个舞台上参选也给评审会带来了烦恼。这就好像选秀节目里专业歌手和卖葱大妈同台竞技,对评委和观众都是一种不负责。为了规范cosplay的评判,美国爱好者们也是动了不少脑筋。1981年Worldcon大会的化妆舞会引入了三级分类系统,把参赛者分成专业级、半专业级和业余级分开评价。这让那些花了心思但是达不到专业水准的参赛者有了拿奖的希望,参与者一时趋之若鹜,把cosplay活动推上了一次巅峰。

    那为什么说了半天的美国科幻展这么热闹,cosplay却是一个日本向全世界输出的概念呢?这就要说到发明这个词汇的日本人高桥信之。1983年的Worldcon迎来了一位日本远渡重洋而来报道展会的记者,他就是高桥信之。虽然日本国内当时已经有一些年轻人穿动漫制服的聚会和展会,但大多不成规模。最早被粉丝从屏幕上搬到现实生活里的本土动漫作品是《福星小子》和《机动战士高达》,当时的日本大学生们都非常渴望穿上自己喜欢人物的制服在展会上展出。他们借用了北美科幻展会上化妆舞会的创意在线下又重新激活了自己的偶像。能攒起来的人数也不过十几二十人的小团体。与此相对,Worldcon大会的假面舞台上有成百上千奇装异服的人在走动、交谈、跳舞,给尚年轻的高桥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即使是今天,第一次在大型漫展上看到众多coser的门外汉还是会觉得惊讶不已,这就是二次元击穿次元墙的威力。

    回到日本之后,高桥信之着手和编辑一起修改这一次的采访稿。很多研究cosplay历史的材料都会告诉你,高桥选择了costume和play这两个词合体,生造了一个所谓的和制英语cosplay出来。这种语言现象在日语里并不少见,复合或者比较长的外语词就会被日本人缩写一番,比较典型的还有有便利店的日语コンビニ(罗马音konbini,来自英语convenience)。这是事实没错,但是作为一个事实却并不完整。根据高桥后来自己的回忆(作为cosplay之父,他现在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出版人了),当时他差点按照那场舞会(Masquerade)的英文原意把这项活动翻译成化妆舞会。但是征求了几个年轻人的意见,他们都觉得化妆舞会这种名字也未免太老土了,枪毙了高桥的第一版稿子。制服秀(Costume Show)、英雄扮演(Hero Play)也一度成为了他想要选择的新名词。犹豫再三,他选择了看上去比较酷一点的cosplay。幸好他选了这个词,如果cosplay变成了Heroplay,总觉得会让说出来的人自己都变得很羞耻吧。

    

 

那一期《My Anime》涉及cosplay的页面,被认为是cosplay的源头

    如果你仔细看上图会发现,高桥甚至还用大大的英文标题《Hero Costume Operation》表达了他对Hero这个词的犹豫。今天的coser们真的要感激这次历史的偶然性了。

    即使如此,cosplay这个概念的兴起也不是一两天的事。高桥的这篇文章发表后,如同泥牛入海,并没有在日本动漫界引起什么重视。一年后1984年的日本漫画展上仍然没有几个人听说过cosplay的概念——尽管有的人是穿着动漫服装去参展的。

    Cosplay 的火热兴起一直要等到1990年代早期。当时的日本经济崩溃,年轻人常常找不到工作。苦闷中就把精力转移到了动画、漫画、游戏等组成的ACG世界,扮演虚拟人物也成为了一时之风潮。通过电视和杂志的介绍,动漫亚文化进入了社会大众的视野,走在街上扮演动漫人物也不再是特别羞耻的事情了。顺便说一句,女仆咖啡店的遍地开花也是这个时间段的事情。

    

中国去女仆咖啡店的消费者心态都有点不正吧

    说起此事,高桥很感慨时间的力量,他曾多次表示没有想到自己创造的词汇竟然在三十年后成为了世界通用的动漫术语。有趣的是,高桥信之自己竟从来没有考虑过cos什么人物。他说自己能接受的最奇特的制服竟然是西装。他这样说道:“平时我都会穿休闲服。当我穿上西装的时候,我就是在表演,扮演一个商人的角色。”

    回顾这项有趣活动的前世今生,如果说我们对cosplay的未来有什么期许的话,高桥先生的一番话还是掷地有声的:“为喜爱的动漫人物画一张肖像、写一段故事、翻拍一张电影,都是很好的表达方式。但是我认为cosplay是其中最高的形式,因为它动用了粉丝的全部身体来展示动漫人物。”Cosplay何日才能再回到coser用全部灵与肉的能量向动漫偶像致敬的境界呢?

acfun  2017年0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