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COSPLAY产业化调查 外表光鲜 COSER靠“兴趣”支撑 |
2013年01月06日 16:46:52 星期日 每日商报 |
2010年5月29日下午,2010杭州女仆大赛在天水创意园区酷电空间里举办。整个会场聚集了来自浙江、上海、南京等近600余名cosplay爱好者,看上去更像是个年轻人盛装的派对。 本报资料照片 詹逾摄 一会儿打虎,一会儿坐禅,一会儿钓鱼,一会儿装洋人……COSPLAY(角色扮演)的“始祖”雍正皇帝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他的爱好竟然在几百年后风靡全球,而且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进入了产业化。而在“中国动漫之都”的杭州,COSPLAY产业化的大轮也刚刚转动,汽笛正在鸣响。 12月8日上午,杭州首届COSPLAY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 这是杭州首次专门举办COSPLAY为主题的文化节。这届文化节被赋予的重大主题,是COSPLAY的产业化,这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但在国内还是刚刚起步。 兴趣仍是COSER们的最大动力 “产业化?我只知道COSPLAY是我们基于浓厚的兴趣才参与的,我们从未想过这个可以赚钱。”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E动漫社的社员孔雪昊表情有些诧异,“好像我周围的动漫社,也都没有以营利为目的的,大家都是动漫的爱好者,说这是一种文化,还比较好理解。” 虽然首届文化节的现场,没有考究的展位装修和铺天盖地的宣传,但年轻人依然挤满了整个会场。 “我们不在乎是否简陋,因为我们是因为兴趣而来的,我们爱COSPLAY的内涵和文化。就好比真正的音乐发烧友,从不会在乎CD盒有多精美。”一位中学生这样说。 “既然要产业化,一个靠自己的运作,一个就是靠市场、政府政策的大环境。”一位经营了多年动漫周边的老板说,他明显感觉到,这几年与COSPLAY有关的服装、化妆品、道具的销售,一直在稳步增长,“关键在市场培育。” 但杭州市雄心勃勃。 杭州市节展办主任陈卫强在文化节开幕式的致辞中说,COSPLAY在杭州已经不仅是玩票式的兴趣爱好和小众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现象,从COSPLAY的服装、道具、化妆、商演都蕴藏着无限商机,杭州举办文化节,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COSPLAY文化,培育市场,扩大受众,从而推进产业化运作。 一套服装从百元到万元不等 “我这套衣服是淘宝上买的,200多元。”孔雪昊穿着一套黑色礼服状的衣服,领上绣有黄金花纹。摸一摸,这衣服的材质偏硬。 孔雪昊说,“我们都是学生,收入有限,以前我们根本不买,都是自己动手做。” 孔雪昊教起了记者:衣服,可以自己按照漫画设计、剪裁,然后到路边的裁缝店定制,或者干脆请学这个专业的同学亲手操办。刀剑之类的道具,也能自己动手。去雕刻店购买板材,然后设计好样式,付点费用,店里就能做出来。有时甚至是同学自己动手,用刀刻出来。 “我还准备动手用纸板做一套高达(机器人)的呢,只是太耗费时间,一直停留在构思阶段。”孔雪昊身边的社友说,能够拥有一套心爱的动漫人物的服饰和装备,是许多爱好动漫游戏的同学的愿望。 “一般我们学生社团出去演出,服装基本是几百元一套,全自费,有些同学要演不同的角色,就需要好几套服装。”孔雪昊说,如果涉及到盔甲类的服饰,就贵了,有些金属制的甚至要上万元。 淘宝COSPLAY卖家生意红火 记者在淘宝上看到,销售COSPLAY用品的卖家不少,出售的商品多达12万余种,大部分服饰都在百元出头,但一套铠甲勇士的全身盔甲,淘宝上销售3.6万元。再看看销售记录,上万元的成交量几乎为零,只有少数成交了一套,而三位数价格的服饰就要好销得多,一个月内销售出上百套的比比皆是。 孔雪昊所在的社团有社员80多名,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每次演出,道具、服装、化妆等各种费用,上千上万元很平常,一年下来,每人需要承担的成本,也是个不小的数目。而各种演出,基本都是义务性质的,没有赞助商,几乎没有商业演出,凭的全是社员们的个人爱好和热情。 北京知名COSPLAY社团“ZERO”的一名资深COSER说,COSPLAY演出很热闹、绚丽,但掩盖了其不成熟的市场氛围。COSPLAY每次普通的演出所耗费在服装和道具上的资金就得上万元,加上来回的车马费、吃住费等,每个人至少要花近千元。“市场上很少有企业或者赞助商愿意资助,虽然有些商演会提供服装或者部分资金,有些也只是把COSPLAY当做锦上添花的表演,而绝非主流项目,获得的资金根本不能把成本消化掉。“ COSPLAY的商业演出都是按照出场人数来算出场费的,一般一场商演10人左右,有时候甚至只需要4-5人,出场费一般也就几百块钱。一些“活”接得多的专业人士,一年也只能拿到几千元,而除去他花费在道具、车费、住宿吃饭等方面的费用,赚钱,还是奢谈。 而作为COSPLAY发源地的日本,每年COSPLAY商业演出和周边服装道具产业就能带来上亿元的收入。目前在日本这一产业已经相当成熟。 道具企业靠出口经营 国内COSPLAY产业中,商演基本处于萌芽状态,主要在赚钱的还是生产服装和道具的企业。 但专门从事COSPLAY道具的生产企业并不多。“利润并不丰厚,企业不多,市场不成熟是主要因素。”丁坚是杭州一家制作销售COSPLAY道具企业的老板,制作的道具主要出口日本和欧美市场。 而另一位钱先生所在的公司也专业从事COSPLAY道具制作,不过,今年这家公司考虑转型了。 “以前我们接网易、腾讯这些公司的订单,做一些COSPLAY的道具和服饰,但工作量太大,每件作品都是单一设计、单一生产,无法成规模出产量,成本、精力花费得太多。” 钱先生说,现在这些活他都不接了,他已经琢磨,向产业和市场均十分成熟的欧美和日本市场寻求出路。“我决定转型,吃头口水,因为在国外成熟的市场中,手工制作的精美收藏品需求量很大,真正的动漫、游戏爱好者,舍得花钱买限量版的东西。” 据了解,COSPLAY道具,从设计到制模,到人工制作,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流程,而制作量却不大,因此成本很高,国内的社团几乎负担不了。 目前,与COSPLAY产业链相关的低端产品,主要还是靠国内工厂代加工解决,而一些高端产品,则主要面向国际市场进行出口,但出口量远比不上传统行业的大批量订单。“经营情况不温不火吧,我是喜欢动漫,所以才做,我另外还做些城市雕塑设计来补充,如果仅靠动漫道具销售,赚的不多。”丁坚说。 杭州COSPLAY市场刚刚萌芽 像大学生孔雪昊这样能够自己动手制作COSPLAY的COSER还不少,他们既是COSER,又是服装、道具的制作者。有些特别能干的COSER,开起了网店,把自己做的销售出去,这样参加各类COSPLAY活动的经费就有了来源。 一些COSER逐步扩大了生意规模,形成颇具影响力的网络店铺和实体店品牌。 一些相关产业的企业也在兼营COSPLAY业务。义乌一家曾经销售假发为主的进出口公司,就在淘宝上销售各类用于COSPLAY的假发,这些来源于各种动漫的五颜六色的假发种类多达几十种,网店生意不错,许多款假发近一个月的销售数量超过了600件,同时带动了假发所需的剪刀、钳子、假发护理液等配件的销售。 “我们也只是做做小生意而已,如果真要说是一种成熟的产业,那还远呢。”淘宝COSPLAY服饰卖家吉祥嘟嘟说,在淘宝上做生意,面向全国市场,如果单靠地方市场、靠实体店,很难生存。 杭州市国际动漫节节展办介绍,虽然每年国际动漫节有上千人参加COSPLAY大赛,但对于杭州目前的COSPLAY爱好者、社团的数量,目前缺乏官方的统计数据。 在上海,动漫周边的实体店“活”得比杭州滋润;在北京,一批以动漫和COSPLAY作为主要事业的传媒、经纪公司也已经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COSER不仅成为一种职业,甚至还成为了明星经济。 北京一家动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展了独特的COSER经纪业务。公司旗下的几位签约COSER,已经成为了在动漫迷心中的天王巨星,无论他们出现在哪里,各自的粉丝团就会随之集聚起来。公司还为各位签约COSER量身制作歌曲演唱CD、写真集、海报、明信片等各种周边产品。 新闻贴士 COSPLAY起源 COSPLAY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流行文化,当时,迪士尼乐园为了吸引游客,特地让工作人员穿上米老鼠的服装供游客们拍照留念。此后,人们开始利用服装、饰品、道具及化妆等手段来扮演各种游戏、动漫中的人物形象,逐渐形成了现在的COSPLAY现象,扮演者则被称为COSER。 |
作者:记者 张哲 编辑:王剑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