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或将迎来作品井喷期 |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6日 09版) 近日,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科幻IP之一的《三体》首次影视化改编——动画版在B站正式上线,开播即冲上微博热搜第一,截至目前,播放量突破2亿。文学作品《三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成功地收获了一大批铁杆“粉丝”,可以说是当前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科幻小说。也因此,《三体》的影视化之路每一步都令人瞩目,无论是宏大浩渺的叙事格局,还是跨越千年的叙事维度,抑或是严谨缜密的科学逻辑,都是《三体》IP影视化改编路上的“拦路虎”。历经五年打磨,《三体》动画的上线既让众多观众和“书粉”眼前一亮,也让业内信心倍增。 在《三体》动画中,中国本土制作团队呈现出的中国文化特色和情感内核引发了本土观众的共情。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下,国漫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但像《三体》动画这样的大体量作品还是少。只有作品的基数上来了,国漫才能在类型、题材等方面拓展得越来越宽,两三年后,国漫或将再度迎来一个作品的井喷期。 进一步拓宽国漫题材空间 随着《西游记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熊出没·变形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部动画电影取得优异的成绩,国产动漫已经摆脱了“幼龄”标签,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也衍生出类型丰富、规模庞大的文化创意产品矩阵。但是,我国国产动漫优质原创IP较为缺乏,编剧动力短缺,一直饱受观众诟病。当精致的画面、流畅的技术遭遇内容质量不佳的故事,也只能沦为内核虚无的平庸作品。 “培养一个成熟的编剧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但是大部分优秀编剧最终都流向了真人电影或电视剧创作。”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王诤对此深有体会,“以前业内更关注动画技术本身,考虑的是制作软件、美术风格、导演手法等,但从业时间久了我发现最难也最关键的部分其实在编剧,好的故事结合动画最独特的想象力才能有好的动画作品。”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中国科幻小说,《三体》自然成为影视和游戏行业的科幻富矿。虽然《三体》有原著打底确保了一个好的故事,但是史诗级的原著水准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影视化改编的难度和挑战。一方面,原著中的宇宙想象不易具象呈现;另一方面,不论如何改编都会面临原著粉丝的挑剔评价。《三体》动画的推出让《三体》原著所绘就的恢宏宇宙具象呈现,也将科幻文学的活水注入了国产动漫的创作中,既弥补了国产动漫剧作动力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拓展了国产动漫的想象力空间。 为国漫“破圈出海”保驾护航 近年来,作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文化产业,国产动画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年总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优质内容生产实力稳步提升,类型和题材日趋多样,为国漫出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2018年推出至今,腾讯视频独播的动画《斗罗大陆》播放量破400亿,成为有史以来播放量最高的国产动漫;《三体》动画上线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掀起新一轮的科幻热潮;爱奇艺爆火的网剧《苍兰诀》与同名动画片实现了相互导流……诸多信号表明,随着群众文化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增强,未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青年教师何天平看来:“动漫本身是一种文化创意内容,其具备极强的跨界衍生性,一个动漫IP可发展成音乐、游戏、综艺、影视剧等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些商业价值的开发都需要动力充足的IP运营。” 一些国漫从业者认为,行业需要一同努力去提升国产动画IP运营的体系。整个国产动漫行业的发展催生出更多优秀的创作者和稳定的产能,但当下业内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去完善国产动漫的运营体系和商业化体系,让更多好的内容能触达用户,同时也让更多的优质内容产生收益。 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动画美学 中国动画诞生百年,创作出《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天书奇谭》《大闹天宫》等充分彰显着中国审美、中国范式、中国表达的优质动画作品,曾一度跻身世界动画电影前列,让中国古典文学、古代神话、民间传说远播海外,近年来闪耀大银幕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大鱼海棠》等动漫佳作也纷纷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立足全球传播视野,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动画美学也应当成为国产动漫的发力点之一。 《三体》在全球以25个语种翻译出版,创中国文学作品海外版权输出纪录。同时,《三体》动画是具备中国特色的科幻作品,中国本土的制作团队进行动画制作,更能充分体现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和思想内核。“中国团队、中国脸、中国生活场景、中国语言文化,再到更深层次的关于解答人类、科技、宇宙三者关系的中国哲学思想,《三体》动画将原著IP消化得很好,让中国元素渗入创作的每一处,提供了较好的国创样本。”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沈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体》可以作为一个开端,让海外对中国动画有更多的关注。” 《三体》动画无疑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又一生动注脚。“国创动画未来一定要出海。随着国产动画制作技术和内容质量的提高,已经逐步具备出海的条件,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标志性的项目走出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黄华分享了对于国创出海的看法。 |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