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前位置: 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产业新闻

杭州:文化优等生的修炼之路

3月13日开幕的香港国际影视展是亚洲最大的影视娱乐交易博览会,杭州派出了由34家影视、动画及相关企业组成的强大阵容,首次独立设馆,展示了杭州近年在影视、动画、综艺、发行、虚拟制片等多个领域的作品成果。


杭州展团亮相的文化产品,既有《去有风的地方》这样的畅销影视作品,也包括《秦时明月》这样的著名IP衍生,还有全程虚拟制作科幻短片《诞辰》,以及云交易平台C-drama rights等数字产品,丰富多元且极具“数字之都”的特色。四天的交流中,杭企现场签下两位数订单,多个文化项目获投资合作意向。


同样在3月,西湖区艺创小镇成功入选中国文联批准建立的第二批“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这一新的文化“国字号”荣誉,也是对杭州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尝试的认可。


走出去开拓市场与合作,内部孵化激发价值,这“一外一内”成为杭州蓄势聚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十四五”期间,杭州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加快形成创新驱动、优势突出、代表先进文化生产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在目标牵引下,杭州积极探索高质量文化之路。


按照佛罗伦萨、巴黎等历史文化名城向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发展的经验,城市文化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需以城市历史为基,用创新思维推动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借助科技拉开文化产业的广阔空间。杭州不仅具备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韵文化等丰富历史文化基因,也具备数字产业的先发优势。因此,杭州以“数字赋能”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创转型升级。


截至2022年末,杭州数字文化企业全年营收已实现6298.6亿元,动漫游戏产业全年营收实现408亿元,再创新高。这背后,杭州文化产业布局中的“两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带”之一的之江文化产业带提前两年完成阶段性规划目标,在202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963亿元,规上文化企业营收总额2738亿元,并逐渐形成众多标杆性的文化产业基地。


其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已创建全国首批、长三角地区唯一的优秀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吸纳了众多标杆性企业入驻,网易云音乐、宋城演艺等5家企业平台,获得“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认定。


此外,咪咕数字阅读基地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网络作家村成为新一批国家级数字文化产业平台。众多数字文化产业平台串珠式地推动杭州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杭州数字文化产品不断突破出新。


大运河(杭州段)文化产业带的建设也不断加快,主要围绕“数字内容、影视生产、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现代演艺”五大行业进行集聚式发展,目前正重点推进27个项目的建设运行。


与此同时,以科技的力量保护大运河历史、传承好千年文化,并用“智慧+”创新发展理念激活杭州世遗文化风韵和文化创意魅力。大运河(杭州段)文化产业带也成为全国历史遗产焕新发展的一个范本。


杭州是一座热爱文化的城市,它不仅从规划建设和政策激励上力促文化产业发展,多年来还不断设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艺基金,直接扶持文化创作产出,成为杭韵文化的内蕴动能。


例如,去年3月,余杭区成立了规模达2亿元的文艺基金,以激发文化企业和艺术名家的创作热情和申报积极性。去年余杭区开展了两批文艺基金项目评选,收集各门类文艺精品共210件,确认优秀文艺作品77件,其中立项扶持项目31个,重点跟进项目46个,撬动总投资额超50亿元。


类似文化扶持项目和机遇,在杭州还有很多。数十年来,杭州对文化创作的扶持从未间断,吸引艺术名家和文化企业不断来杭安家乐业,促进文化原创力和市场转化力,带动杭州文化IP和企业不断增长。截至2021年,杭州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达1288家,上市文化企业54家,其中4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从2011年至2021年,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10%,文化产业总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2022年杭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420亿元,同比增长4%,占全市GDP比重达12.9%。


“人间天堂·最忆杭州”,杭州亦是文化的天堂。


杭州市投资促进局  2023年03月27日

官方微信公众号

中国国际动漫节

官方微博

中国国际动漫节CICAF

官方抖音号

中国国际动漫节

官方小红书

中国国际动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