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前位置: 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产业新闻

中国动画发展史上了不起的她们

中国动画历经百年,从无到有、从短到长、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二维手绘到三维数字化,在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中,讲述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国文化,弘扬着中国精神。在此过程中,一代代女性动画人发扬着“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在这部不长的历史画卷中频频留下浓墨重彩的笔迹:她们或是身处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凭借一腔充满理想信念的热血,开创了新中国的动画事业;或是在一穷二白的境地中,满怀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打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片种与制作技艺;或是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厚积薄发,创作出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不断赢取国内外美誉,为“中国动画学派”添砖加瓦。


2024年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中国动漫博物馆通过馆内现有的相关藏品,为您介绍中国动画发展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几位杰出女性。本文挂一漏万,非为盘点大师,仅仅旨在借着重温她们的光辉事迹,缅怀志士先贤,并向投身中国动画事业的广大女性劳动者们致敬。


参与开创美术片事业的人民艺术家 陈 波 儿

陈波儿(1907年7月~1951年11月),广东潮州人,老一辈电影演员、电影事业家。1934年从影,主演影片《青春线》《桃李劫》《生死同心》《八百壮士》等。1937年组织领导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进行爱国宣传活动。1940年抵达延安,积极投身革命宣传工作。抗战胜利后参加东北电影制片厂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电影局领导工作。病逝后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image.png

陈波儿纪念邮票


中国动漫博物馆藏品


image.png

陈波儿《光芒万丈》文学剧本


中国动漫博物馆藏品


陈波儿于1946年8月受周恩来指示,从上海直接前往东北,参加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创建,并任该厂首任党总支书记兼艺术处处长。她响应时任厂长袁牧之于1947年初提出的“七片生产”口号(所谓七片就是艺术片、新闻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翻译片、幻灯片和新闻照片),带领了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创作人员与留在东影愿意为人民电影工作的日本技术人员一起,投身到美术片的生产之中,先后领导拍摄了人民电影的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与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迈出了人民电影美术片事业的第一步。 


体弱多病却敢为人先的 新中国首位女动画导演 唐 澄

唐澄(1919年7月~1986年2月),安徽歙县人,著名动画导演,新中国第一位动画片女导演。自幼受家庭环境影响,学习勤奋,成绩优良,但在读初中时因患重病辍学,此后身体一直时病时好。1950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1951年任动画片《采蘑菇》的动画设计助理。1954年独立担任动画设计,参与设计的动画片有《好朋友》《夸口的青蛙》等。1955年参加了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木头姑娘》等片的动画设计。1957年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任动画设计、副导演、导演。1959年首次参与集体编导动画片《萝卜回来了》。1960年担任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设计。1961至1964年担任动画片《大闹天宫》副导演,是有记录可寻的新中国首位女动画导演。1965年与钱运达合作导演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1978年与邬强合作导演动画片《象不象》。


image.png

 《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电影海报

中国动漫博物馆藏品

image.png

唐澄、邬强联合导演


《象不象》动画完成台本


中国动漫博物馆藏品


唐澄从业三十多年来参加了二十多部影片的创作,其中有许多敢为人先的“第一”:《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是中国美术片民族化的开端,《小蝌蚪找妈妈》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大闹天宫》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


1982年,唐澄抱病与邬强合作导演水墨动画片《鹿铃》,此时距离上一部水墨动画片《牧笛》已有近20年,团队成员多是新手,加之电影胶片和洗印技术的发展,过去的技术条件和经验数据已不适用,必须重新作出试验确定标准。该片后来获得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同年7月获苏联第十三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特别奖。唐澄的作品在国内外屡次获奖,也因此曾连续多次被上海市电影局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评为先进工作者,被推选为上海市第七届人大代表。1983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热爱学习厚积薄发的 80后童年回忆创造者 林文肖

林文肖(1935年1月~ 2023年6月),江苏丹阳人,著名动画导演。先后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设计、导演。曾为《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牧笛》等多部动画片担任动画设计。1978年与阿达合作导演动画片《画廊一夜》,1980年独立导演动画片《雪孩子》。其他代表作包括《摔香炉》《夹子救鹿》《金猴降妖》《不怕冷的大衣》《舒克和贝塔》(1-5集)《鹿女》《鹤的传说》等。曾获得过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美术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印度库培克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短片金象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退休后,多次受邀担任全国各大知名高等院校的动画专业教授及研究生导师。曾合作撰写《动画技法》《动画导演基础与创作》等专著。


image.png

《金猴降妖》导演团队


在武夷山采风工作照片


中国动漫博物馆藏品 


image.png

《夹子救鹿》动画设计稿

中国动漫博物馆藏品


林文肖在中学时就表现出了绘画方面的天赋,在很偶然的情况下,她了解并热爱上了动画,并与她今后的人生伴侣、同为著名动画导演的严定宪同一年考进了苏州美专动画科,成了同班同学。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成立后,林文肖、严定宪等总共8名同班同学被时任组长的特伟选中。林文肖作为新人,有工作的时候就与大家一起工作,没工作的时候就经常画素描、画速写来提高基础技能。厂里各部门都会举办业务培训,有时会请来国画、京剧等其他艺术门类名家讲课,有时会内部放映苏联、美国的动画片(那时叫做“参考片”),林文肖不管是哪个部门办的培训都积极主动参加。她把美影厂当成了一个大学校,工作中也不停学习吸收前辈的经验。在参与水墨动画《牧笛》的原画创作工作时,因为导演特伟要求非常严格,经常一个镜头重画七八遍,林文肖一直坚持重画到特伟满意为止,事后她自我感觉水平提高了一大截。1980年,林文肖第一次独立执导《雪孩子》,她深入研究剧本,发挥女性情感细腻的特点,强调塑造角色的情感戏,从民间玩具无锡“泥娃娃”和传统工艺“水印木刻”中获取造型设计灵感,将她多年来的心得融入在这部作品里,打造了《雪孩子》这部堪称80后童年经典回忆的作品。


image.png

《雪孩子》动画剧照

中国动漫博物馆藏品




不断突破时代与技术限制的传奇摄影师 段孝萱

段孝萱(1934年1月出生),黑龙江富锦人,著名动画摄影师、水墨动画制作技法发明者之一。1948年,年仅14岁的段孝萱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训练班学习,后任该厂动画助理。1950年南下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的18名成员之一,任美术片组副组长。当时的段孝萱年青、没有经验却充满了热情,她和同事一起,不停的突破时代与技术的限制,一次又一次创造传奇。1953年,段孝萱负责试制彩色动画片的工作,次年与陈震祥合作担任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摄影。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23岁的段孝萱正式转到摄影岗位。1958年起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厂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从此以后,她作为美术片摄影师出现在了上海美影厂数十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主创名单之中,陪伴着中国动画走过艰辛、曲折、辉煌的历程,从未缺席。退休后,段孝萱仍然热心于培养新生代动画技术工作者,年逾古稀还学习使用计算机,与年轻人们一起探索推动数字化的水墨动画制作技术。


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美影厂,提倡全面培养人才、发挥个性特点,强调民族化、创新化,全厂上下都矢志要做不一样的东西。段孝萱是最早思考将水墨画变成动画的几个人之一,她提出利用摄影的技巧来表现水墨画浓淡虚实变化的效果。1960年1月底,借着在北京举办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的机会,上海美影厂领导向前来参观的陈毅副总理汇报了探索制作水墨动画的想法,得到了陈毅副总理的肯定,并表示希望能让齐白石的虾动起来。同年4月,得到厂里支持的段孝萱与同事们从一个青蛙跳入水中这个简单动作开始试验,通过一个月左右的反复绘制、拍摄、洗印,初步摸索出水墨动画的制作技法。同年5月,美影厂组织动画片组全体参加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的制作,采用集体编导、日夜加班的方式,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即告完成。这部中国水墨动画的开山之作,成片公开后在全球引发了轰动。此后数十年里,从《小蝌蚪找妈妈》到《山水情》,段孝萱参与制作了每一部中国水墨动画。这些作品把中国动画推到一个新高度,在世界动画史上创造了一个里程碑,成为中国动画学派的重要标志之一。


image.png

《小蝌蚪找妈妈》法文版

动画电影海报

中国动漫博物馆藏品


中国动漫博物馆  2024年03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