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熊出没·重返地球》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月25日,由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等主办的春节档合家欢动画电影“《熊出没·重返地球》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采取线上方式进行。影片主创人员与业界专家就电影的正能量主题传达、制作水准提升、动漫品牌塑造话题展开交流。 熊孩子亦是大英雄 正能量暖心春节档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熊出没”系列电影已经连续推出了八部,其中已经上映的7部累计票房超过32亿元,累计观影人次近1亿,已经成为春节档合家欢观影的重要选择。而通过多年的积累,“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在美学塑造、想象力释放、品牌拓展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与升级,包括科幻元素和史前文明的融入,在春节档这个需要多类型、多样化影片供给的特殊时期,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对国产动画,甚至是国产电影的系列化打造均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认为,作为国产原创动画,“熊出没”系列电影塑造了近年来最成功的动画角色,取得了极佳的市场反馈。《熊出没·重返地球》在创作上,将“熊二”这一角色进行了更饱满的刻画;在制作上,其精细程度体现了中国动画制作的高水平,通过童话类的拟人化表达,锁定并满足了青少年儿童的需求,并能拓展至其他人群。 影片导演林汇达介绍,从2014年第一部大电影开始,“熊出没”系列已经推出八部院线电影,每一部主创团队都力争有所进步,有所突破。《熊出没·重返地球》立足于“熊二”这一不完美的角色,就像我们普通人一样身上有很多的小缺点,但是他善良、坚强,身上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最后因为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爱,能够突破自我,完成超级英雄的蜕变,传递“熊孩子也能成为英雄”的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宋维才表示,相比于其他国产合家欢动画,“熊出没”系列拥有更大的叙事空间,可以不断调整叙事主题,与社会热点话题结合,也因此有了持续开发并成为成功电影IP的基础。《熊出没·重返地球》在技术上尤为出色,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从运营角度来看, “熊出没”系列坚守春节档的策略也十分成功,国民品牌和节日氛围的叠加,使其成为春节档的重要参与者和获益者。 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看来,《熊出没·重返地球》不惧熊二“拖油瓶”的以往形象,以其作为核心人物塑造人物成长。但正是这种冒险的策略,使“熊二”这一角色成长的弧度更加完美和饱满。最终熊二能够变身守护亲人、守护朋友、守护家园的英雄,重要的不是完全改变自己,而是要正视自己,更加强调了人的自知、自律、自省,在寓教于乐中完成了对孩子们的正向引导。 硬制作再度升级 科幻元素融进合家欢 作为该系列的最新一部大电影,《熊出没·重返地球》着力引入科幻元素,并在制作上进行了大幅升级。影片出品人尚琳琳介绍,“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熊出没一直以来的一个主题,影片通过史前文明的假设与构建,让观众更真实感受文明的失落与回归,从而传递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大环保理念。同时,片中大量航空和外太空的场景也是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致敬,启发孩子们对宇宙航天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全片2000多个镜头中特效镜头就达到1500多个,角色和场景数量也分别达到300多个,技术上突破了许多难点,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 这一尝试得到了在场专家的一致称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称赞《熊出没·重返地球》是一部“情感充沛、视效华丽的国产动画佳作”。他指出,影片的故事创意新颖,剧情安排合理,“科幻+喜剧”的结合,更利于孩子接受;主题导向正确,价值观念正面,从儿童视角出发,将爱与勇气,对不完美的宽容等清晰传递出来;细节制作用心,视觉制作饱满,展示了创作团队对匠心的追求和技术水准的提升;幽默喜感十足,人文关怀在胸,在喜剧性表达的背后,贯穿亲情、友情、人与自然等大爱的反思。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表示,动漫的本质,除了美术和技术类的创作,还应贯彻以幻想力为核心的美学策略,营造奇幻、科幻、魔幻的效果,从而实现现实题材无法呈现的效果与精神传达。《熊出没·重返地球》充分依托了这一本体,对太空船、南极等场景的塑造,充分发挥了动漫元素的想象力,在喜剧细节的处理之外,让 “熊二的成长”“莱尔特史前文明的失落和回归”等主题的表达充满可信度。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称赞,作为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国产原创系列,《熊出没·重返大陆》首次将视角转向外太空,秉承“科幻元素+环保理念”的主旨,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3D制作精良,熊二登月、阿布太空船、重返南极等的视效都很震撼;熊岭小镇的设计,让影片没有完全脱离写实的背景,音乐也一改童谣风,融入多种曲风元素,更具国际化质感;通过内容和技术的不断升级,其核心受众已经从最初的儿童,扩展到十几岁的青少年观众,甚至是成年观众,从而成为一部真正的合家欢影片。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表示,《熊出没·重返地球》最大的不同是科幻元素的大量加入和特效制作的大幅升级,是一部具有成长意义的大片;其次,影片笑点密集,夸张搞笑的桥段让整部电影充满童趣,通过“熊二”的成长与转变,让观众在欢笑之余有所反思;“熊出没”系列的持续面世,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系列化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其绕开神话传说,打造自有IP的探索,在动画片类型拓展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熊出没”九年陪伴 “熊品牌”拓展国漫新边界 经过九年八部影片的洗礼,“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其对国产动画乃至国产电影的系列化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章柏青认为,系列片的创作一直面临两种困境,一是不断重复原有模式,缺乏创新和变化;二是没有连续性,偏离了系列片的初衷。而“熊出没”系列始终保持“环保”理念的表达,保持亲情与友情的凸显,而每一部影片的创作与设定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审美的变化等有新的表达、新的融入。比如,本片科幻元素的融入与呈现,对外太空和史前文明的构建,都紧扣时代热点,充满了宏大的想象力,在镜头、特效、视觉呈现上都实现了技术的浪漫效果。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孟中表示,经过九年的成长,“熊出没”系列代表着中国动画电影、儿童电影的高水准,在中国电影板块上占据一席之地。《熊出没·重返地球》在制作和内容的叙事上,均达到了一定高度,逐步从低幼IP成长为青少年IP。在后续的开发中,可以拓展背景主题、强化戏剧效果、增加角色数量、优化角色形象等,丰富和延续系列IP的品牌效应。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马华认为,“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已逐渐成为类似于迪士尼、皮克斯等的国产动画品牌,脱离了最初的“小手拉大手”,更多成年观众已经有了情感共鸣,在一定程度上,牢牢站稳了春节档的受众基础。未来,需要更多的守正创新。《熊出没·重返地球》用科幻类型片的处理方式,串联了现实生活和远古文明,拓展了叙事的空间与时间,后续的开发可以继续突破类型框架。通过之前的积累,“熊出没”已经构建了电影世界的结构,人物已经足够多元,可以增强角色之间的互动,打造真正的“熊出没”宇宙。 中国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副处长沙丹指出,从2012年开始,“熊出没”已经完成了国产动画IP的构建。《熊出没·重返地球》影片完成了孩子与家长、个人与集体、东方与西方的调和,在面向儿童和青少年之外,通过最后的机甲大战、经典影片致敬、古代神话与科幻的杂糅等,让家长也能沉浸其中。作为国产系列IP,“熊出没”一直紧贴时代议题,对于环保、航天、文明演变的探讨也都具备国际视野和关怀,值得更多观众的青睐。 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总结的那样,首先,《熊出没·重返地球》重点表现了“小人物大英雄”,并突出勇气和专注的魔力,真正实现了合家欢电影寓教于乐的特质。其次,这部电影堪称动画版的“变形金刚”,制作上的再度升级,让人们对国产合家欢动画电影的制作刮目相看。最后,作为“熊出没”系列大电影的第八部,影片在人物塑造、故事叙事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拓展和成长。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年0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