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周杰伦都在玩?这摸不着的东西为什么大家抢着买 |
周杰伦价值百万的NFT被盗了!愚人节出现的这则新闻,让评论区的网友们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类: 不了解NFT的人,着急着询问它是什么,为什么值这么多钱? 懂一些NFT的人,则疑惑为什么号称很安全的它会被盗。 曾经只被极客、程序员、小众艺术家圈子关注的隐秘的NFT,在一波又一波的明星参与、造富神话的故事后,实实在在地火了。 这三个被赋予太多意义和解释的字母,和过去两年里被刷屏的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概念息息相关,NFT是非同质化代币(Non Fungible Token)的简称,它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而通过NFT技术发行的数字藏品,则被认为是进入元宇宙的关键钥匙。 想象一下,当你置身于由数字代码搭建起的家时,在你目光所及的展柜、墙面乃至远方的景致,都由一件件只属于你的数字藏品构成。在这里,你甚至能还原出《三体》中的名场面——二维太阳继续扩大,很快在平面上形成了一片广阔的火海,三维太阳就在这血色火海的中央缓缓沉下去。而这个二维化的太阳,只属于你。 不论你认同它,还是不看好它,数字藏品的生命力惊人。根据NFT数据公司的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球数字藏品整体市场的规模就达到了1600多亿人民币,超过了去年全年,要知道,去年的规模已经是前年的213倍了。 在国内,阿里、腾讯等大厂纷纷下场,开启了数字藏品赛道。根据天眼查显示,仅在浙江,近两年建立或开展NFT、数字藏品相关业务的企业就有130余家。同时,市场参与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样的开头,像极了团购、共享出行这两场你我都经历过的互联网乱战。 每天,有数以千计的数字藏品在各种知名不知名的平台上线,它们有的被万人期待,发售后秒空,有的则无人问津,连同发售平台一起,很快消失在玩家的视野里——是的,就在我们筹备这组报道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已经有两位数的数字藏品平台被封禁、下架了。 那么,这些海量的数字藏品中,哪些值得关注?哪些名不副实?哪些艺术性强烈?哪些创意非凡?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特别邀约了5位在艺术、科技、音乐、游戏动漫、电影领域深耕多年,从去年开始陆续进入NFT领域采访的资深媒体从业人员,组成“数字藏品测评团”。 他们将实时关注每一个平台推出的每一件数字藏品,通过观察、购买、采访等途径,从文化、美学、社群、效用、价格五个方面,为最近7天里最值得关注的20件藏品一一打分,进行客观测评。 今天,全网首张数字藏品口碑榜正式发布。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测评团,不定时给出相关的分析与建议。这是目前你了解数字藏品的工具,更是你想入局时可以参考的优质路标。 而对于“小白”来说,想了解数字藏品,不妨从这几位的故事看起: 我们请了一位“引路人”:帮实资本的创始合伙人董源。他长期从事科技创新领域的风险投资;NFT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数字藏品、元宇宙领域相关的赛道也是他重点关注的赛道。 我第一次去找董源的时候,他正在评估签约艺术家的数字藏品方案,准备劝说这位著名的书法家用iPad进行数字藏品创作。 请艺术家“换一支笔”,变成“数字艺术家”身份,也是董源要跟我讲到的数字藏品的核心问题,确权。 2021年初,先后有两位顶级艺术家的画作原件,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烧毁: 著名街头艺术家班克斯(Banksy)的作品《Mornos》(《白痴》),被其持有者烧毁并全程视频直播。 当代中国超写实画派的领军人物冷军的绘画作品《新竹》,被现场焚烧,并生成数字藏品,最终以40万元成交。 在圈内人看来,这不但不是炒作,还是一种规避数字藏品版权问题的有效手段。 著名街头艺术家班克斯(Banksy)的作品《Mornos》(《白痴》),被其持有者现场直播烧毁过程。 这幅被当众焚毁的画作《Mornos》(《白痴》)描绘了在一个拥挤的拍卖场内,拍卖师身旁摆放着一幅镶框的艺术品,上面写着:“我真不敢相信你们这群白痴买了这个”。这张画本身就有着浓厚的讽刺意味。 再讲一种假设:某人有一块祖传玉佩,他跟一家机构合作,将玉佩的数字化件——比如一个三维模型,铸造成了数字藏品。 此时,区块链上已经生成了一个新的虚拟资产。但是版权隐患随之而来: 玉佩原件在这个人的手里,且不说他会不会心血来潮,再跟别家机构合作;万一玉佩被偷了,这个玉佩的数字藏品就存在着被无限增发的可能,那么数字藏品的稀缺性就会被稀释。发行方、购买方利益都会因此受损。 理论上,只有销毁了玉佩的实物,才可以杜绝这种情况发生。问题是,祖传玉佩,怎么销毁? “这就是线下资产铸造数字藏品可能面临的麻烦。NFT更适合纯数字资产,比如书法家用iPad写的作品。” 你再查看班克斯的数字藏品《白痴》:原件虽然烧了,但数字藏品的成交价格,很快增加了三倍。烧毁原作,是为了不给买家留下版权隐患,保证这个数字藏品是线上、线下唯一的作品。只有这样做,数字藏品作品的市场价值才能最大化。 今年春节,杭州艺术家阿炜哥在iPad上画了两只彩色线体画老虎,发在朋友圈里。 长期合作的策展人花十三看到后来得个激动:“你个老虎太NFT了!”花十三把老虎搞成动画——闪起来了,然后@了美术馆馆长、投资人、艺术家朋友……一堆人。 2022年2月4日、5日,这两只熠熠生辉的老虎,被铸造成了数字藏品《虎光十色》和《虎色生香》,分别以单价8.8元、9.9元,各发行了500份。 我昨天去发行平台“元艺数”找老虎,还是能看见的:都很神气,全身闪烁,眼睛盯着你;张着虎盆大口,隔着屏幕都“听”到“嗷嗷”嘶吼。 但是,不能拥有老虎了。我查看发行记录:两天交易时间都是10:00-10:00。说明1000只老虎,几乎是被秒空的。 阿炜哥后悔,当时应该喊身边朋友们多买“几只老虎”。 按照作者和平台的不同协议,一定期限内,数字藏品的每一次买卖,作者都会获得版税收入。平台的“去中心化”,再次让阿炜哥想到他最关注的传统文化领域。 在线下,阿炜哥因为自有风格的创作,得名“腿哥”。2010年,阿炜哥在义乌佛堂镇,被老宅梁柱上那些精雕细刻的“牛腿”(古建筑构建,学名“梁托”)深深打动。 “牛腿的装饰纹样非常丰富,也极具象征意义,各种动物、植物、器物、人物的图腾,不仅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理念与意识,还表现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水平与技艺。” 问村民,是谁刻了这些牛腿?他只得到“工匠”两个字。“这是一个非常有温度的词语。”阿炜哥觉得遗憾,他在国外旅行中看到当地的一些传统建筑雕塑或装饰艺术,作品上面都有艺术家的名字和创作时间。但是我们的手艺人,隐匿在作品背后;时间长了,这门手艺也会失传。 他开始画牛腿。梁上的牛腿跃然纸上,后来又出现在了盘子、帆布鞋、背包,T恤上……“‘牛腿’的支撑,一开始是力学的支撑,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屋架;到后来我对‘牛腿’的认识,好像这是一个文化的支撑。” 复古与前卫、繁复与留白的创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心传统,它变成了一种国潮。阿炜哥说“传统即是未来的现在”。 传统,未来,现在,在正式拥有了“数字藏品艺术家”的身份之后,阿炜哥有了新的角度,再次来思考传统文化的问题。 有一次他在古镇上看见传统手工艺者在卖一只非常漂亮的篮子,她辛辛苦苦编了一整天。有人问询,老人卖100元,游客还价。阿炜哥心里难过,100元不贵,而且老人的作品价值远远不止100元。 如果这只“篮子”能够成为数字藏品,它的生命力会怎样庚续? “对艺术家、创作者来说,数字藏品的平台上,购买者是公开透明的,市场是均衡的。” 这个平台,艺术家不用考虑太多的人情世故,作品自动吸附过来购买人群,他们对艺术的认可是形成共识的,愿意花一个约定的价格,拥有作品。“不像我们在现实中会碰到一些人,他会说‘你画儿毛好,送给我好吧?’这太神奇了。” 让许多尝试入局的艺术家们都非常兴奋的另外一件事,是NFT这个合约,可以是创意本身。 比如,艺术家Pak创造了一个数字藏品项目,叫《Merge》(《融合》),卖的就是一个一个的小球。买家可以任意购买,不限数量。但一个买家最终只能拥有一个球——也就是说,如果我买了两个《Merge》,那这两个小球就会融合成一个球。在融合的同时,球的体积和颜色还会发生变化。 视觉艺术家Emre Tanırgan制作了一个可视化工具来展示“Merge” 的吞并过程。 到2022年3月,《Merge》项目已经有将近3万个买家参与。每个买家买的小球的个数不一样,不同的账户里最终融合成的球,体积和颜色也都不一样。你可以把这些卖出去的小球理解成一幅动态的作品。整个作品会随着你的交易,不断地发生变化,谁也不知道这个作品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到今年2月,Pak的这个作品已经卖出去了5.8亿人民币,是目前数字藏品发行历史上,成交收入最高的作品。 一个创意,通过一串代码就承载了5.8亿人民币。这就是有了NFT这个合约才产生的数字创意的形式。 这是数字藏品给创意领域带来的独特增量。 |
钱江晚报 2022年04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