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产业新闻

你手上的核酸凭证有什么“内涵”?美院老师这样说

这段时间,来自杭州各大社区各式各样的核酸采样凭证火了。一张小小的凭证,有的古色古香,有的可爱卡通,还有的每天卡面都不相同,而居民只有完成核酸检测才能拿到。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也让许多人对每天做核酸检测多了一份好奇和期待,就像是开盲盒,今天收到的又会是怎样一份“有内涵”的已采凭证呢?


还有不少人,把自己收到的凭证进行集纳展示。记者收到了一位住在杭州登云路社区的居民发来的图片,她说:“一开始的凭证只是颜色的变化,后来又加入了一些文化等其他元素,比如具象化了‘绿码’,又比如另外一张加入了拱宸桥等元素,设计简约古朴又美观,就像是古时候的支票。”


如此变化多样的设计,让大家在做核酸检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趣味,这也让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教师蔡文超感到欣慰。他告诉记者,在疫情开始之初,许多设计师就在思考:作为设计师,我们能为抗击疫情做些什么?在他看来,“为抗疫而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但多数设计是无效的,多是设计师的自我情感表达,真正有效和被应用的设计少之又少,同时也要规避“关起门来宣传”。


这一次,关于核酸采样凭证的设计,他认为小小卡片确是行之有效的设计。“设计是趣味的、关怀的,普及于众并被接受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蔡文超告诉记者,比如有些街道的核酸采样凭证,在背面写上了与当地文化有关的诗歌、寓言等,让居民在检测完后,还能对地方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成为另一种文化宣传,放大其价值;比如还有些街道的核酸采样凭证做成了24节气为主题的系列设计,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这张小小的卡片被赋予了其他价值,并通过核酸检测的方式传播到了全年龄段的人群,是有意义的。蔡文超说,这就是设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当然,他也提出,这仅仅只是第一步,他希望通过更多设计创意和手法的尝试,让这张凭证变得更有互动性和趣味感。


这两天,中国美院创新设计学院的二年级同学们也进行了一些小尝试。


image.png

《竹签》


image.png

《!》


image.png

《OK》


image.png

《你的“绿马”》


image.png

《签兔》


比如,竹子和棉签的造型加以融合,有了充满绿色生命力的象征;系列感的扑克牌核酸已采卡片,大家有了“集卡”的趣味感,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把卡片上马的形象进行镂空处理,卡片置于不同的环境中时,可以看到不同“绿马”,增添互动趣味;抗原检测器的形象可以成为大家安全的象征……


“方寸之间、大有文章。”蔡文超说,目前二年级的同学们只是一个初期尝试的阶段,接下来还将继续优化修改。他们还有着更多设想,能不能将卡片做成带有香味的纸张,通过五感进行表达?又或者,能不能根据街道的文化特征为它们设计一个形象IP?等等。看似日常的做核酸行为,正是我们要去关注的。


除了核酸采样凭证,检测核酸时的一米线、指示牌等,都可进行新的演绎,并被赋予更多文化的价值。蔡文超说:“作为设计师,我们希望设计是能够迎合事实、服务社会、充满关怀,让疫情下的生活更多彩、更放松、更有趣,正是我们一直要追求的目标。”


浙江日报  2022年0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