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 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产业新闻

“泛卡通化”题材走红 符号的价值有多大

聚焦游戏:换皮思维,正在透支符号价值

在手机游戏大量崛起的当下,每年有上万款专攻低粘度玩家市场的游戏“上架”。在大浪淘沙式的残酷竞争中,傍上一个叫得响亮的经典形象无疑是最好的突围方式。为已有的老游戏穿上经典形象外衣,再次回炉,成了不少游戏公司的套现手段。有评论认为,这样的做法透支的不仅仅是游戏公司本身的产品价值,更消耗解构了经典形象的符号价值

著名科幻小说《三体》的电影、游戏版权,不久前“花落”某本土大型游戏企业,并传出消息,在电影播出期间游戏将同期上线。这被业内人士视为游戏产业对超级IP的一次“大动作”。

在ChinaJoy第三届上海游戏精英峰会上,以IP为代表的符号化营销又一次成为焦点。然而这一次,业内人士对包括IP在内的泛卡通化开发不再同几年前一般乐观。“借了IP的表象,却没找到基于内容的形式创新”被不少游戏人认为是业界产品开发的最大问题。有评论认为,把经典符号中的人物、情节简单地套在老旧的游戏形式中,长此以往,透支的是人们对经典与游戏产品本身的好感。

举例来说,从客户端游戏到页面游戏再到眼下最热的移动游戏,游戏与IP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端游时代,游戏本身创造了无数知名IP。页游时代,流量是游戏盈利的主要驱动力,游戏公司对IP依赖已经初见端倪。到了手游时代,游戏公司对IP产生了巨大的依赖。道理很简单,在“几天一变样”的网络游戏商城中,如何让人们选择你,而不是忽略你?有先入为主的好名气与自有的粉丝基础做“敲门砖”,恐怕要比新鲜的体验来的更加实在。

这就不难理解,在当下的苹果、安卓等软件下载市场中,进入“Top50榜单”中的游戏有一半以上都由知名原作改编而成,日本动漫、网络小说、影视作品都是这些游戏的母本。而版权费用的猛增,也让过去手游几十万的制作成本,一下子涨到几百甚至几千万。

随着对符号价值开发的深入,急于短期变现,透支价值的行为逐渐成为阻碍手机游戏发展的一个坎。什么火了就拼命上,成了业界潜规则,一名手游公司的运营经理爆料:“现在市面上带有仙的游戏就有几十款,带有三国的更是不计其数。”

更要命的是,不少商家更弄出了“换皮”的把戏--找到一个现在正当红的作品,把角色套在早已完成的网络游戏身上。就好比《甄嬛传》火了,便出现《甄嬛run》《植物大战甄嬛》《愤怒的甄嬛》,游戏特质与IP价值极度割裂,其中荒谬不言而喻。然而,不少移动游戏即使请来强IP撑腰,还是难逃“快消品”的命运。红几个月就死几乎成了移动游戏的铁律。有业内人士总结,这与不恰当的开采有关。“IP真正的价值在于粉丝对于故事中体现的价值观的认同,没有基于内容的形式创新,简单地将一个角色形象、或者一个情节抽离出来,加载到毫无关联的游戏设定上,是对符号形象价值的透支。”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用户厌倦这几种类型翻来覆去的换汤不换药后,新出的手游便很难再吸引他们的眼光,这种竭泽而渔造成的伤害其实是行业性的。

“不盲目追捧强IP,选择真正适合游戏转码的IP,并且与其一同成长。”掌趣科技联席CEO胡斌如此描述游戏对IP的正确开发方式。如何与IP一同成长?胡斌举了一个例子。掌趣科技开发的某款游戏,放弃了时下最当红的超级形象,而是转投某部更适合游戏呈现的不知名国产原创武侠动漫。由于这部作品还在不断更新中,游戏开发团队便随着每周动漫更新的节奏,对游戏进行内容情节的升级。不止如此,在取得版权方同意后,游戏开发团队还会在游戏中增加一些动漫中意犹未尽的情节。这样的互动体验,不但牢牢吸引住了“原著粉”,也为原著反哺了不少新粉丝。

文汇报  2015年08月25日